阅读是很重要的一项技能,下面我就谈一下我所认为的阅读吧。
1 写作
写作可以看成是阅读的对立面,不懂写作,不可能真正理解阅读。写作的本质是记录自己的感知,素材主要来自对生活的思考和自己的想象(其实我认为联想想象的比例可能更高一些)。所以作品本身没什么好膜拜的, 只不过是人们通过自己的语言将自己生活中的思考和感悟记录下来而已。从这点来看,好的作品应该是诚实的,只是很多文章做不到这点。既然写作是别人的情感经历,这就注定了作品的局限性。
2 阅读
2.1 何时阅读
有些人一有时间就阅读,我认为这是很糟糕的;有些人从来不阅读,这同样不可取。就思想而言,为什么要阅读?因为我们需要指引,需要知道生活还能怎么“玩”;自己迷失了,如何找到前行的路。基于此,那么最佳的阅读时机就是在自己迷茫之际阅读。一有时间就阅读并不好,因为书终究是别人的思想,我们老是阅读别人的思想,那我们何时学会独立思考呢?毕竟,我们是自己生活的主导者,我们的情形只有自己最清楚。那么不读书呢?不读书就在自己的狭小圈子里渐渐迷失自我别~
2.2 选书
以兴趣导向。无论什么书,是经典或者不是经典,只要不感兴趣,就不要逼迫自己看。没有什么书是非看不可的,也没有什么是非干不可的,明白这点相当重要。我个人的阅读习惯是要么不读,要么主题阅读(一次找特别多相关的书,然后一口气读完~)
2.3 书评
书评只不过是别人对书的看法,这点便决定了它不重要。与其看书评再阅读,不如培养自己甄别书本的能力。就书评而言,我认为所有的评论都是没有必要的。如今我读书原则就是尽量不看书评,而是直接打开来读(电子书,方便)。哇,这本书写的真好,于是读就好了;靠,写的太垃圾,这格局小的,这文笔差的,这思想迂腐的……丢掉就好了,哪那么多事。书和人差不多,阅读一本人如同和一个人交流。人的差异注定了书的差异,但就书性质而言,什么是好书?什么是不好的书?我只能讲,那些符合你自己三观,能被你三观所理解接受的书是好书;那些不符号你三观的内容,你是不会感兴趣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你喜欢的作者,和你身上的某些品质,有着共通之处。
一定要明白,差书是没有意思的,因为它差;给差评更没有意思,因为明知它差,还愿意在上面浪费时间。作品再差,最多不过作者不想认真写,懒也是人之常情;给差评就一样了,那是读者的愚蠢啊,明知它差,还愿意在上面花时间精力;很大可能只是宣泄情绪,帮助他人?哦?那是他认为别人同他一样。那些受差评影响的读者可以説愚不可及,既然听信那些愚蠢者的话。书评,很重要,但重要的是自己对书的评价,而不是其他人。
2.4 阅读方式
阅读的目的不是记住,而是为了邂逅,读一章,只为邂逅那么一句;读一本,只会邂逅那几个思想。
2.5 阅读速度
有些人鼓吹速读,我也学习过,中途放弃了。原因如下:
- 降低理解,速度是以降低理解为代价的,尽管可以通过训练提高。
- 重点,如果一个知识是不重要的,我为什么还要去读它?如果一个知识很重要,我为什么不多思考几下?从这个层面上讲:速读只是手段,精读才是目的。与其练习速读,不如掌握抓重点的能力;因为不重要的内容不是需要用多大精力来读,而是能不读就不要读。
2.6 阅读后
好书阅读后应该再读一遍,因为思想是有体系的, 开始的时候我们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这样对内容的理解会产生很多局限性。然后就是做笔记,将书中对你有感触的地方抄下来,开始实践,让书中的内容指导你生活。
2.7 总结时间
- 什么时候阅读——需要的时候阅读
- 如何选书——看兴趣
- 书评?不要看书评。
- 阅读方式:不是为了记住,而是为了邂逅;请用一颗愉快的心情阅读。
- 阅读速度:阅读方式决定阅读速度,好的地方慢慢品,不好的地方直接跳过、快读,有什么问题呢。
以上就是我对阅读的见解了, 希望可以帮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