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工具(软件)

写了不少文章,发现最受欢迎的是关于软件这块的。其实我不十分鼓励,所以在这里便要给一些人“泼冷水”了。

基于自己的需求,而不是别人的推荐。我看到很多人,用了“高级”的工具,但不久后又回到了“记事本“。我推荐的《Notion》也属于相对高级的工具,尽管它有很多值得称赞的地方,但如果你平时不写作也不记录什么,或者记录的东西很少,那么可能真的不如自带的”备忘录“了。就好像以前人们砍树用斧头,后来有更加高级的电锯。所以人人都应该用电锯吗?肯定不是,因为很多场景用不到电锯,日常生活有个斧头足够了。使用电锯你还得有电,斧头便捷方便。软件也是这样,”备忘录“方便快捷,”Notion“还要交钱和学习成本,如果你只是简单记录的话,那么备忘录可能更适合你。

基于需求最大的好处是,防止折腾。我相信很多在看”工具论“、”方法论“的人,至少此时想升级手中的工具,有一颗想”折腾“的心。但工具是来用的,不是来折腾的。根据需求使用工具,而不是把自己限制在”XX主义“和”XXX“的标签下。对于工具而言,什么方便,什么顺手,我就用什么。

之前我称自己的是极简主义者,现在发现这根本就是另一种极端。什么顺手,什么方便你就用什么。衣服只穿一种颜色和款式,可能不是极简,而是因为方便——懒得再挑其他衣服。从根本上讲,极繁意味着没有重点,精力压根不知道放在哪里;极简并不意味着你将精力放在正确的事情上,相反,一旦你认同极简,你的精力自然只关注极简——不断关注可以减少哪些的东西。(其实我倒觉得,定期断舍离可能是比极简主义更先进的方式)极繁是麻烦,如果你住在一个东西很多的屋子里,你很难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极简同样是麻烦,因为可能你需要的东西,你根本没有,或者以一种很麻烦的方式存在。

一切基于现有的需求,没有需求可以创造需求。可如果你只是单纯想扩展,那么最好将这份精力放在能够让你尽心的地方,而不是处处充满局限的物质世界。

讨论完工具,那么接下来就是工具流了。其实工作流也差不多,工具是基于你的需求确定的,而工作流是基于你的“实践”确定的。一定不是你的空想,即使你的大脑再有能力,也不可能穷尽所以可能,而未来正好有无限可能。 

就到这里了,作为工具论的终结。当然此文只是我的随感,所以比较乱。什么时候成体系了,什么时候写系统版的。不过写系统版的看的人不多,因为人一般懒得看字多的文章。当然我会考虑这些,尽量做到内容和篇幅的适宜。

本文脉络如下:

1、软件只是一种工具。

2、工具是为了用的,基于需求找适合自己的工具。

3、工作流不是空想来的,是在实践中不断修正的。

4、极简和极繁只是两个概念,不要让这些概念困住你。怎么方便怎么来,当然要勇于尝试,因为只有多尝试,才知道什么是好的。

皖ICP备20240629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