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科学选择

生活充满了各种选择,但很多时候,我们在选择时很痛苦,选择后可能会有懊悔。所以接下来,我们将讨论,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个,以及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1. 选择是什么

第一个问题就是,什么时候会有选择?现在一个100块,另一个50块,你需要选择吗?大概率不需要,因为两者有明显的价值差别。只要你懂得基础的,你不会因为我喜欢“绿色”,所以选择50块。所以,选择大概率只在价值差不多的时候出现。既然两者价值差不多,对于大部分选择——那些你犹豫不决的,完全可以通过抛硬币决定。

选择和放弃是相同的,你可以说你选择了一个,也可以说你放弃了另一个。每当有选择的时候,你会难受,原因就在这里——两者都不想放弃。所以我们也说,最好的选择就是别无选择,因为这没有冲突。

2. 如何科学选择

第一步,尽可能不带情绪的收集。如果你想换个手机,那就在你的选择范围内,尽可能全面了解硬件、系统、软件和价格等诸多因素。注意,这里不是选择,只是收集。当然,现在有一些博主会告诉我们现成的,这简化了收集过程。但这一步不可少,否则在选择的时候会出现问题。

第二步,明确自己的核心需求。如果你想买一台新手机,你的需求是什么。如果你日常更多时间都使用电脑,那么手机的续航和充电就不用过多考虑;如果你使用手机更多的只是打电话,其他软件都很少使用,那么CPU和散热也不用考虑;如果你平时基本不拍照,那么拍照也不用考虑。这里只是确定自己的需求,重点是核心需求。

第三步,根据核心需求筛选。一般来说,核心需求是极少的,大部分人认为的,只是伪需求,或者只是欲望。如果你根据核心需求筛选,你会找到答案。当然,这里有一个技巧就是,拆分。如果你的核心需求无法用一个物品完成,那么就拆分,不要“吊死在一棵树上“。例如,现在你已经确定你喜欢iPhone,但你喜欢用安卓打游戏,并且平时会弄一些好玩的软件在安卓上。如果你确定两者都是你的核心需求,那么两者都要。

3. 其他

3.1 什么是不科学的选择

上面讲了什么是科学选择,那么什么是不科学的选择?大体就是,我们不明白商品是什么,也不知道自己的需求是什么。我们想买手机,我们不知道手机的品牌,购买时需要参考哪些点。也不清楚自己的核心需求是什么,只知道”尽可能好“。然后我们去各大平台,参考别人的”观点“。因为大部分人的观点都是极端的,所以这会造成”疯狂“。A说,苹果好,安卓太过复杂,然后你去苹果阵营;B说,安卓好,苹果散热都没有,然后你又转入安卓。你的思维,不停的在”极端观点”中行走,于是这加强了困惑。你完全忘记了买东西需要根据自己的需求,现在的你可能全是极端的想法,然后试图找一个完美的。便制造了一个有苹果的生态和易用性,安卓的价格和自由的“第三者”。从原先的选择,变成了“对抗”,这就是正在发生的事情。

3.2 幸福意味着选择权?

如果幸福意味着选择权,那么所有的穷人都应该是痛苦的,所有的富人都应该是幸福的。但这并不是现实,现实是穷人有他的痛苦,富人有他的无聊。穷人干活的时候会痛苦,但他们不干活的时候是自由,是幸福;富人没有干活,但这会导致无聊,他们必须找事情做,否则他们会抑郁。或者我们可以说,穷人因为闲暇而幸福,富人因为闲暇而痛苦。

一个学生,现在只能买1k的手机,他觉得8k的手机能带来幸福。所以他说,幸福意味着选择权。但他之所以觉得选择权是幸福,不是因为选择权真的是幸福,而是因为他现在没有,他觉得那是幸福。一些有钱人,他们每年都在换旗舰机。这对他们没有感觉,如同你现在吃的每顿饭一样,这不会有刺激。会有新鲜感,但很快消失。

至于通过攀比得来幸福的,那只和攀比相关,和选择权无关。如果一个人认为比别人好就是幸福,那么他必然因为比别人差而受苦。两者是相同的,如果你因为比别人长得好看而自信,那么必然因为遇过长得更好看的而自卑。不要攀比的意思是,如果你攀比,就意味着你和全人类为敌。如果你周围全是你的敌人,那么你真的很难幸福;但如果周围都是你的爱人,你很难不幸福。

皖ICP备20240629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