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吧,我没强迫证,不用说了。等等,真的是这样吗?其实,我们大多数人或多或少都有点强迫倾向。注意,这可不是小事,可能正是因为这点强迫观念,引起了我们大部分的不幸。你准备看书,但隔壁在装修,你接下来的好心情可能全毁了。我之前也是这样,因为写作或者看书的时候,喜欢所谓的“沉浸式”。这个问题是怎么来的呢?一开始我用Windows,一点问题没有;后来转到Mac,各种惊喜各种好(当然也有鼠标等不好的因素);可等我再想回到Windows的时候,一切糟糕透了。浏览器旁边的滚动条真是多余,又丑又碍空间;电子书上面的标题,下面的页码真烦人,我根本不需要好吧;换个写作软件,上面既然还有工具栏,忍不了!当然,这只是我举的一个例子,只是想表达这种强迫观念,充斥着我们的生活。(注:本文的强迫证,其实指的特定场景下的强迫倾向)
在讲如何真正克服这种倾向前,我先讲一讲这种观念的不好的地方。首先是浪费时间,有这种观念,往往是因为你无力改变现状,如果能够改变,你也就改变了。现在你改变不了现状,却将精力放在不能改变的事情上,所以浪费了时间和精力。其次,这种感觉让你“痛苦”(至于为何痛苦,我想就不用过多介绍了)。也及,你花费自己宝贵的时间和精力,给自己制造痛苦。
所以,强迫观念的本质是什么?因为你事先有一个愚蠢的期待。同样是使用Windows,我在转Mac前和Mac后对它的态度截然不同。为什么?因为当我再次使用Windows的时候,我会假设它应该是这样的——沉浸,可现实并不是这样。同样的,为什么你准备看书,对面在装修,你会不舒服?不是因为它在装修,也不是因为你看书,而是你觉得此时应该是安静的。现在,现实与你的预期不服,所以你痛苦了。
产生强迫的原因只有一个,预期和现实不符。解决的方案有二个,一是事前不要有预期,二是事后调整,以适合情形。第一条这里不过多介绍,反正对万事万物,都不要过分期望,平常心就好了。例如和心仪的人结婚,或者找到理想的工作,亦或升级加薪,平常对待,否则你很快就会失望。正所谓,没有期望,就不会有失望。当然,在这里主要讲第二条,事后如何调整。
1、看到自己的愚蠢。现实和预期不服,如果你有能力就去改变,没有能力就接受。现在的问题是你无法改变,也不去接受。你因为自己一个愚蠢的预期和现实不同而较真,可问题是那只是你希望看到的未来,而未来总有一百万种可能啊。你希望XXX,但问题是,就算这件事情没有发生,又能如何呢?你总以为自己可以得到什么,总是期望着什么。你一定要明白的是,你的期望不一定会发生,但有一件事情一定会发生,那就是死亡。期望的期望就是死亡,如果你一直期望,等于你在期望着死亡,因为你错过了当下,而生命只存在于当下。
2、接受现实,并与“苦难”同行。通过上一条,我们会有一个更大的包容度,所以接下来,我们就是将当下的一切,全盘接受。如果你反抗,那是强迫;如果你经常反抗,那就是强迫症。此时,你可能会不自主的关注不好的事情,但没关系,继续当下的行为,将注意力拉回来。注意,你可以做到这个,绝对可能,因为一切都是你的创造。你所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都是以某种形式传播,被你的五感所接收。然后你的大脑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得到了你以为“现实世界”。所以不要和自己的头脑过不去,你所接收到的,都是你的创造——一个植物人,是不会觉得有其他“东西”打扰到他的。这也是为什么你必须接受它的原因,一旦你完全接受了,问题便不再是问题了。 值得注意的,即使你遇到了一个“非常难以忍受的事情”,你也可以将这当成一个成长机会——掌握自己的大脑,亦或就此沉沦。
(完)
最后是本文小结:
- 强迫的坏处:浪费时间和精力,给你带来痛苦。
- 强迫的本质:因为现实和预期不合,于是花费时间和精力,给自己制造痛苦。(典型:XXX真讨厌)
- 强迫证的解决方案:
- 不要追求“得到”,因为你来这到这个世界上,除了体验,你什么也带不走。
- 接受“苦难”,不是和头脑对抗,而是竭力专注自己需要做的事情。因为你所谓的干扰,不过是你一种愚蠢的创造。